但他也透露,自己接下來將學習新的技能,未來不排除再度回歸政壇。
北京多次表示,邊界爭議與雙邊關係應分開處理,但新德里堅持,唯有在邊境地區的情況恢復正常之後,兩國關係才可能正常化。雙方前幾輪談判頗有進展,兩軍在部分衝突點成功脫離對峙,但後幾輪陷僵局,印方希望各自退兵到加萬谷衝突爆發之前的駐紮位置,但中方則堅持維持新的現狀。
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中央社)印度與中國最近就邊界軍事對峙舉行第21輪軍長級會議,雙方同意保持溝通,並承諾在過渡時期維持邊界地區的和平與安寧。印度外交部今(21)日發布新聞稿表示,兩國第21輪軍長級會議19日在丘舒爾-摩爾多(Chushul-Moldo)會晤點舉行。另外,上次會議雙方氣氛為「坦率、開放且建設性」,這次為「友好且真摯」,單從字面上顯示雙方關係似有和緩。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
(中央社)印度與中國最近就邊界軍事對峙舉行第21輪軍長級會議,雙方同意保持溝通,並承諾在過渡時期維持邊界地區的和平與安寧。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甚至,2020年時,經濟部還打算將離岸風電躉購費率降7%左右,每度從5.5元降至5.09元,而太陽能躉購費率則預計調降近2.5%,每度電將落在3.9至5.7元間。
甚至,離岸風電發展也將帶動地區性經濟,除基礎建設外,無論是海外技術人員的進駐,或是異地工作者的返鄉潮,都將進一步帶動食衣住行等生活需求的商機,更縮短城鄉建設與生活機能的差距。因此可以說,對於民眾的用電及電費,幾乎毫不相干。以離岸風電來說,外界最常質疑,為什麼同樣發展離岸風電,其他國家可以採用「競價制」,讓費率降至2到3元?實際上,躉購費率不能過度單一地簡化問題,各國有不同政策,加上風場開發商需求規模不一,因此各有不同的相應減稅政策補貼,躉購費率只是整套做法的一部份。看仔細了,「以核養綠」的能源配比相較於「非核減煤」,多燒了1成的煤,而再生能源卻少了1成
迷思三: 核廢料可轉化再利用有一說,核廢料能轉化為核的再利用,甚至變為燃料。甚至,2020年時,經濟部還打算將離岸風電躉購費率降7%左右,每度從5.5元降至5.09元,而太陽能躉購費率則預計調降近2.5%,每度電將落在3.9至5.7元間。
迷思二: 提升核能發電可降低火力發電比例其實,提升核能發電並沒有如你想像的能改善空氣品質。換句話說,核電與火電並不是非一即零,問題的癥結其實是能源轉型,一味提升核能發電,是建立在「擁核燒煤」,實際上根本沒達成減污、減碳,改善空氣品質的目標。尤其,台電公司也精算過,若要將所有用過的核廢料「再處理」, 依照現行核一、二、三廠六部機組營運40年下來所產生的核廢料,需要再耗費將近2700億元,這費用還不包括在處理後所產生的高放射性廢棄物的儲存與處置費用,零零總總加起來,堪稱天價處理費。Photo Credit:Norbert Pietsch from Pixabay離岸風電後續產生的效益,相較於投入成本,遠遠高出許多。
迷思五: 離岸風電導致全台電價漲確實會漲,但漲幅很有限。迷思四: 離岸風電成本超高在野黨日前發表質疑,經濟部購買風電價格太高是在圖利廠商,離岸風電一簽20年,第一階段每度5.8元,第二階段競標價只有2.5元,相差3.3元,等於台電必須付出9100億元。但「歹誌絕不是像憨人所想的那麼簡單」,根據經濟部工業局公布的數據,若以2025年5.5百萬瓩容量風場規模來說,估計到時相關投資總額可達9905億元,後續每年維運商機也有321億元,加起來總共就有1.2兆元,遠超過當初付出的9100億元。以離岸風電來說,外界最常質疑,為什麼同樣發展離岸風電,其他國家可以採用「競價制」,讓費率降至2到3元?實際上,躉購費率不能過度單一地簡化問題,各國有不同政策,加上風場開發商需求規模不一,因此各有不同的相應減稅政策補貼,躉購費率只是整套做法的一部份。
Photo Credit: taner ardali on Unsplash儘管電價會微幅上漲,但其實影響到一般民生用電的漲幅是微乎其微。若依照「以核養綠」團隊提出的「潔能家園」目標,2025年電力配比是4成燃煤、3成燃氣、2成核能、1成再生能源。
總歸一句,離岸風電雖然會導致全台電價漲,但漲幅實在是微乎其微。迷思一: 台灣的綠能躉購費率太貴了。
看仔細了,「以核養綠」的能源配比相較於「非核減煤」,多燒了1成的煤,而再生能源卻少了1成。說白了一點,即使能找到國外先進技術處理,仍無助於解決現行台灣找不到地方進行核燃料最終處置的問題。但是,最難的就是這個「但是」,再處理後所產生的廢棄物,仍然得運回原地進行最終處置。若以未來可能商機評估,現行投入的成本而言,其實並不多。因此可以說,對於民眾的用電及電費,幾乎毫不相干。離岸風電開發另外一大助力就是綠電市場自由化(綠電自由買賣),達德能源陸域風電 1 度電僅賣台電2~2.6元,且1年可提供22億度電,可見再生能源發展成熟後,並沒有出現外界所傳1度電將高達5~6元的謠言。
若攤開近10年的「台電系統發購電量」,雖然火力發電在上升,但若更細究,會發現火力發電中佔比較大的其實是污染較少、且不產生重金屬汙染的天然氣發電。但是,離岸風電在2025年的發電量大概只佔總體發電量的8至9%,就算政府用稍微高的價格收購,基本上也不至於反映到民生用電的費率。
TOWIA 台灣離岸風電產業協會發起人暨SEMI台灣區總裁曹世綸也指出,隨台灣離岸風電製造業與海事工程船舶製造業的發展,2萬個新就業機會將可能產生,屆時預估產值將達1218億元,且將有超過20家本土產業鏈受惠。況且《電業法》也明定,按電價公式規定,無論如何電價每年最高漲幅不超過3%,且一般民生用電在330度以下,原則是不會做調漲的。
與此相較,目前執政黨「非核減煤」的目標,2025年是3成燃煤、5成燃氣、2成再生能源。好比德國,一開始推出躉購費率時,前8年每度約6元多,後續12年才降至5元多。
這是真的嗎?確實,目前在歐美已有核廢料再處理技術的相關研究。根據經濟部報告,在年均用電成長率1.86%的情境下,將2025年電價與2017年相較,漲幅約為每度0.84元,若以2025年預估總用電量3029億度來算,將增加2544億元。況且,台灣才剛在起跑點,國內本土產業鏈尚未準備完善,設置成本相對較高,而歐美等國早發展已久,因此並不能單一地以價格作比較。甚至,離岸風電發展也將帶動地區性經濟,除基礎建設外,無論是海外技術人員的進駐,或是異地工作者的返鄉潮,都將進一步帶動食衣住行等生活需求的商機,更縮短城鄉建設與生活機能的差距。
若將各國拉至相同的發展時序比較,台灣離岸風電躉購費率每度約5元多,其實是與德國、英國價格相近,且更低於日本價格。台灣政府推動再生能源以來,有關綠能的假新聞不勝枚舉,什麼是真、什麼是假?本篇文章將透過多方事實查核,一一破解各大綠能迷思
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BBC》報導,2015年Google也曾因為旗下的照片應用軟體Google相簿(Google Photo),誤將一張包含兩位黑人的照片標記成猩猩而道歉。《NBC》報導,許多科技專家對於各大公司努力讓AI更具有包容性持批評態度,認為Gemini即是覺醒AI的典型例子。
」 新聞來源 Google to pause Gemini AI models image generation of people due to inaccuracies(Reuters) Google Chatbots A.I. Images Put People of Color in Nazi-Era Uniforms(The New York Times) Google pauses Geminis ability to generate AI images of people after diversity errors(The Verge) Google to fix AI picture bot after woke criticism(BBC News) Google making changes after Gemini AI portrayed people of color inaccurately(NBC News) 延伸閱讀 AI有了政治立場就會說謊?馬斯克引發右派人士的猛批與另一場文化戰爭 檢測工具判定「猶太燒焦嬰兒照」為AI生成圖,專家:無跡象顯示為假,AI辨識不應作為唯一依據 生成式AI快速產出內容真假難辨,缺乏查核機制恐助長新一代內容農場 AI時代的台灣:揭露台灣民眾對人工智慧的接受度與期待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具有影響力的科技通訊網站Stratechery,其作者湯普森(Ben Thompson)說:「你直接地拒絕描繪白人。Google在聲明中說到:「Gemini AI生成大範圍的人像,總的來說這是一件好事,因為世界各地的人都在使用它,但目前Gemini還沒有達到目標。經過修正後,Google重新將其命名為Gemini並推出了付費訂閱制度,使用者可以透過AI模型獲得更精確的生成結果。
Google也關閉此應用程式將任何影像分類為猩猩、猴子或猿類的功能,包含真正的動物本身,而這項政策持續到目前仍在進行。一直被Google視為競爭對手的OpenAI也被指控過延續有害的刻板印象,有使用者發現其影像生成器Dall-E在生成有關執行長的圖片時,男性白人的圖片主宰了多數回答。
且Gemini回應使用者:「基於特定種族和膚色因此無法產生影像,這是為了避免有害的刻板印象與偏見長存。但Gemini對於種族多元性上的努力被批評是「走得太遠了」。
」 This is not good. #googlegemini pic.twitter.com/LFjKbSSaG2 — LINK IN BIO (@__Link_In_Bio__) February 20, 2024 Google也緊急地於昨日在社群平台X上道歉,並發表聲明。」Google宣布暫停Gemini生成有關人的影像,並修正在人物描述生成上所遇到的問題,並且會盡快釋出更新後的版本。
网友点评
已有0条点评 我要点评